三个小技巧帮你说服别人

 

 
 

要想说服别人,我们一般都会摆事实讲道理,但是很多时候没啥用,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实际上,认知科学研究发现,有时候让人们做出改变的,不是信息本身,而是传达信息的方式。说服别人呢,也可以在怎么传递信息上下功夫。最近有一本新书,叫《细节》,书里教了我们几招说服别人的小技巧。我们一起来听听。

第一招是追问具体细节。你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,有一天你交代给同事一件事,他满口答应,说:好,没问题,但是转头就给忘了。怎么才能让对方答应了就去做呢?《细节》这本书里说,你还得多问几个跟任务有关的细节方面的问题,比如什么时间做、怎么做等等。这样就相当于帮助对方制定行动计划,减少对方转头就忘的情况。

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,研究人员就做过实验,分别给不同的选民发出了三种动员信,第一种就是简单的鼓励人们去投票;第二种除了鼓励人们投票以外,还多加了一句话,你愿不愿意去参加投票呢?第三种动员信在前两种的基础上,多加了三个问题,你什么时间去投票?从哪儿出发?投票前会做些什么?根据最后的统计,收到第三种信的选民,投票率最高。因为这多问的几个问题,相当于引导选民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,效果也最好。

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,比如你组织一个会议,想提高出勤率,不要说,下午4点开会,小张你去不去呢?而是要说,小张呀,下午4点开会,之前你要准备什么材料呢?这就能引导要参加会议的成员,把4点开会列进计划。

再说第二招,触动人们对未来的责任感。先来看一个实验,参与这个实验的人会收到一封信,内容都是建议多存点退休金。但是信分两种,说辞不一样。第一种是说,请你现在多存点钱,不然老了之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。第二种是,请你现在多存点钱,毕竟未来的你全仰仗现在的你。最后经过统计发现,第二种说法让人们觉得,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,平均储蓄率比第一种要高一些。

有意思的是,还有研究者对这个实验做了一点小改进,他们要求每个参加测试的人上传一张照片,然后用软件把这些照片处理成他们70岁时候的模样。接下来还是分两组,一组看到的是自己现在的照片,另一组看到的是70岁的照片。然后问他们愿意为退休存多少钱。结果看到70岁照片的那组,储蓄率更高。看来,在说服人这件事上,眼见为实还是成立的。

我们再来看最后一招,亮出专家身份。脑科学专家专门做过实验,结果显示,当专家提出建议的时候,人们大脑中负责批判性思维和反驳的区域,就基本停止工作了。也就是说,人们会天生相信专家的看法。下次说服别人的时候,如果你是专家,就早早亮明身份,一开始就让对方大脑中的反驳机制歇菜。

举个例子,我们去医院看病,都喜欢挂一个专家号,要是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给你看病,你肯定不愿意。事实上,刚毕业的年轻医生,知识是最新、最前沿的,找他们看病并不差。何况,要是病人都去找专家,对于其他医疗资源也是浪费。那怎么说服病人找年轻医生看病呢?医院可以这样和病人说,给您安排一个水平很高的新医生怎么样?刚从某某高校过来的。这样换个说法,人们就更容易接受了。

你看,我们分享了说服别人的三招,分别是追问具体细节,触动人们对未来的责任感,以及亮出专家身份。这三招虽然看起来不起眼,但经过实验证明,的确能改变别人的想法。所以说,影响别人不一定要兴师动众,要有多么大的动作,一点点小的改变,可能只是换了一种说辞,对方就被你说服了。

本文源自:《细节》

 
 
分享到:
 

最新文章

相关文章